陈文军,2004年自部队转业进入玄武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人民法庭庭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审判业务专家”“江苏好人”“南京好市民”等荣誉称号。2024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陈文军“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025年2月,南京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广大干警向他学习。
3月11日,“全国模范法官陈文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玄武法院举行。其间,记者对陈文军和他的同事以及了解他的人进行采访,获知这位转业军人成长为全国模范法官的背后故事。
20余年如一日扎根基层 在平凡岗位上创出不凡成绩
“陈文军同志20余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审判一线,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秉公办案、清正廉洁。”在发布会上,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强调,全市政法机关广大干警要以陈文军同志为榜样,学习陈文军同志对党忠诚、初心如磐的政治品格,把理想信念深深融入血脉。学习陈文军同志履职尽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把使命担当牢牢扛在肩上。立足主责主业,践行法治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陈文军同志扎根基层、矢志为民的公仆情怀,把为民宗旨时时铭记心中。“常思为民服务之举、恪守为民尽责之道,更好地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心坎里。”
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在致辞中指出,陈文军同志爱岗敬业、忠诚于法、履职为民,“陈文军同志获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既展现了玄武区政法队伍的群体形象,也是南京政法系统的光荣。”闵一峰说,今年全国两会对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玄武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先进事迹宣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大力弘扬榜样精神,围绕“奋进玄武年”主题,全力提高政法工作质效,推动全面依法治区迈上新台阶。
“好法官”的标杆 用心用情寻找“最优解”
基层人民法庭处在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是各类矛盾纠纷最集中的地方。面对记者,陈文军表示,法官这个职业就像医生,“面对的是因各类问题产生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他们来到法院,是寻求病根的去除,创伤的平复。”
省法院2022届名校优生宋泰玮目前在玄武法院锻炼,他告诉记者,陈文军庭长电话似乎永远打不完,面对基层各种矛盾纠纷,陈庭长以“问题导向”不仅仅要把案件办结,更要把案件背后的纠纷彻底化解,让当事人心中的疙瘩一并解开,他常说:“结案不是重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陈庭长调解能力特别强,曾有过高达90%的调撤率,他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锦旗。”宋泰玮说,某起案件当事人杨老听说陈文军获评“全国模范法官”,还特地打来电话祝贺。“陈庭长就是‘好法官’的标杆,既心系群众、人民至上,又有业务精湛扎实的本领。”
一本本卷宗里,讲述的是一场场凡人的悲欢离合。“起诉状展现的可能只是当事人之间表面的争议,案件背后隐藏的矛盾和纠葛,往往需要法官用心甄别和发现。”在陈文军看来,法官除了断案写判词,做好群众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工作做通。如果当事人信任你,就没有案件调解不了的!”
身先士卒“接地气” 深受辖区群众爱戴
“当法官是我的人生梦想!”2004年,陈文军从部队转业有幸在全国模范法院玄武法院熏陶成长。20年里,始终保持着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奉守“法官是正义的使者”的信念,不断提升能力和素养。自2007年被任命为审判员以来,陈文军每年结案数量位居全庭第一。在审结的4700多件案件中,陈文军始终坚守“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理念,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里、扛在肩上,用心用情寻找每一个案件最优打开方式。
在报告会上,陈文军结合自身经历,以“刚正铸法魂温情守初心”为题作了先进事迹宣讲。
“他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进法院的时候,已经把司法考试考过了。”玄武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萍认为,陈文军从军人转身成为一名法官,身上一直有一股“钻研”劲。“不管是自己的案子还是参加合议庭案件,他钻证据,钻法律,经常为了一个案子给庭长们甚至给法学院教授打电话,征求意见。”在钻研的同时,对于认为正确的观点,陈文军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因对方是领导或是专家,“只要他认准了,他会找出依据来。”
“年纪大的大爷大妈把他当自己的孩子,年纪差不多的把他当兄弟。”案件当事人代表、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群众艾学珍说,接触过陈文军的群众一提到这位好法官,个个竖起大拇指。
艾学珍回忆,她自己经历过的孝陵卫某小区地下车库纠纷一案,陈文军组织街道、企业和业主把车库里的水抽干,“他带头进到车库里,把裤管卷起来,鞋子上全是泥,车库底下的垃圾散发的味道当时特别难闻,他就这样沉下身子,让我们老百姓十分感动……如此‘接地气’的陈庭长,群众怎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