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榜样 | 李松林:稳定保障蝉蜕资源 护航中医药传承发展

日期:2023年12月04日 来源:局就业创业处

人物名片:

军旅23年,于2005年退役。从事中药药效物质、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30多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出版著作5部,获授权专利7项;也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科技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近五年,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和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带领团队开展了金蝉/蚱蝉/蝉蜕养殖加工技术体系研究和产业化。

春天树上摘榆钱,夏天树下卖金蝉,冬天树行间种植羊肚菌。”这幅和谐有序的致富图景在江苏省沛县徐徐展开。作为亲历其中的见证者,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和代谢组研究室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欣慰地笑了。

李松林带领团队潜心开展金蝉/蝉蜕生态养殖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主战场”就在沛县。蝉蜕即金蝉(黑蚱的若虫)蜕壳产生的皮壳,是一味常用中药材,其资源潜在短缺问题已困扰李松林很久。早在2014年,李松林带队研发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时,就关注到蝉蜕的野生资源问题。“部分地区民众把金蝉作为风味美食享用,需求量巨大。随着金蝉野生资源地减少,野生蝉蜕的价格逐年攀升。”李松林担心,市场上出现的“鱼目混珠”,将给蝉蜕的药效安全带来潜在影响。

蝉蜕资源的问题不解决,就意味着该药材的临床疗效难以保证,从而影响到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我要研究蝉蜕的野生抚育方法,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的生态养殖,彻底解决蝉蜕的资源保障问题。”李松林下定了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家乡做点贡献。

集“产、学、研、政”于一体的合作研究基地迅速在黑蚱主产区之一的江苏沛县鹿楼镇落成了,李松林带领的金蝉/蝉蜕生态养殖团队也在此扎根,马不停蹄开展黑蚱卵枝采集与物种鉴定、卵枝保存与孵化、蝉蚁殖种、蝉蜕采收加工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李松林的研究地点不仅仅在实验室,更多是在林地。“蝉鸣入伏夏日长”,每年炎热的7月正是金蝉出土蜕壳的旺季,也是他频繁穿梭在林地的日子。搭棚、采样、观察、测量数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挡不住他对金蝉/蝉蜕研究的热情。

这位从军23年的退役军人,一贯保持着严谨作风。“李老师总是参与到每个实验中,和我们一起熬夜做研究,还反复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关键环节和细节。”团队成员纷纷感叹,李松林对技术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

在实验室里,他以身作则激励成员学子披荆斩棘、勇攀高峰;走出实验室,他又致力于传道授业,忙着向鹿楼镇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养殖技术,带动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农民就业增收。“能用此生所学助力乡村振兴是我的骄傲。”李松林笑称自己骨子里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理应将技术本领反哺于乡村大地,更应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的担当作为。

得知团队研究成果荣获大赛农业三等奖的喜讯,李松林在兴奋之余,又谦虚地表示,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愿继续为坚守军人荣誉、中医药发展传承和乡村振兴做贡献。

下一步,他计划在全国黑蚱天然分布区适宜林地推广复制这一金蝉/蚱蝉/蝉蜕生态养殖加工产业模式,加强核心技术和设备迭代以及高值产品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争取在3年内推广养殖户5000户(退役军人/家属500户),使小昆虫真正“金蝉脱壳”升级为大产业,充分满足药食同源增长和中医药发展需求,全面带动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局就业创业处)